孔子在陈国断粮时,为何还能和弟子讨论学问?
周游列国的第十四年,孔子率弟子困于陈国。彼时粮粟耗尽,随从弟子或病卧不起、或面露怨色,连最笃信的子路也忍不住质问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 可就在这饥寒交迫的绝境中,孔子却依旧弦歌不辍,与弟子探讨 “仁” 与 “礼” 的真谛。这看似不合时宜的举动,恰是儒家精神最动人
周游列国的第十四年,孔子率弟子困于陈国。彼时粮粟耗尽,随从弟子或病卧不起、或面露怨色,连最笃信的子路也忍不住质问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 可就在这饥寒交迫的绝境中,孔子却依旧弦歌不辍,与弟子探讨 “仁” 与 “礼” 的真谛。这看似不合时宜的举动,恰是儒家精神最动人
鲁哀公四年,孔子率弟子周游至陈,恰逢楚、吴交兵,粮道断绝。七日无粒米入口,弟子或面有菜色,或愠怒抱怨,子路直言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 孔子抚琴作答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 这简短一语,非安贫之语,实为君子人格在困厄中的淬炼宣言。